2017年1月,我在江都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扬州市人大代表。带着一份荣光、带着一份激情,更带着一份责任,我开始了人大代表的履职之旅。
与人大结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其时,我还在江都区宜陵小学任教,选民提名我为镇人大代表候选人。亲历整个选举过程,让我对“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本质特征有了初步的理解。当选后,一系列的视察、建言、审议、表决活动,让我对人大代表的履职方式、履职内容有了感性的认知。2004年我调任区级政府部门工作,组织上安排我担任两届区政协委员,尽管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的获任方式、权利义务、履职形式有所不同,但为民代言、为民谋利、为民服务、为民负责的价值取向和根本宗旨都是一样的。
当选市人大代表后,我经常告诫自己,代表虽说是兼职,但履职不能不专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尽管有乡镇人大代表的履职经历,自身工作繁忙、事务较多,但我仍挤出时间系统学习有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与履职密切相关的宪法、监督法、选举法、代表法等法律法规,全面熟悉人大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进一步提高履职的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体现责任担当。
去年11月份,接到通知参加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接待日活动。围绕会议确定的农村精准扶贫主题,会前,我特意赶赴郭村五荡村开展调研。座谈时,不少村组干部反映基层行政负担过重,整天忙于填报各式各样的数据、迎接各层各级的调研。整理后,我向接待我们的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进行汇报,建议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建立扶贫工作信息系统,将村组干部从繁琐的报表填报和迎来送往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实在在的扶贫工作中。此建议得到与会领导的关注,并吸纳到相关政策意见中。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后备资源紧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逐步显现。在市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我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也被市人大常委会评为优秀建议。在二次会议期间,结合自身工作和平时调研,撰写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用”为导向产学研合作的建议》,倡导和呼吁各有关部门以“用”为导向,更好地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驱动全市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我最为钟爱的一首小诗。一枝一叶总关情,对一名人大代表来说,不仅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倾听民声、集中民智、反映民情,不辜负组织、选民的信任与重托。
(扬州市人大代表、扬州市江都区科技局副局长 朱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