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扬城按下暂停键,新冠疫情再次席卷而来。丁沟镇各界人大代表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再一次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人大代表的初心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勇担使命,“疫”线奋战不退缩
区、镇人大代表刘红梅,是江都区丁沟镇乔河村一名村医。8月3日江都区第一次全员核酸检测那一天,她在抗“疫”战线上连续奋战了19个小时。
上午7时,刘红梅走出家门,为乔河村居家隔离人员上门测量体温。虽然只有十几户,但该村面积大,人员住处散,一直到中午11点,刘红梅才回到家中开始整理测量数据。11点半左右,丁沟镇防保组打来电话,邻村朱桥村人手紧张,居家隔离人员上门采样需要支援。刘红梅二话不说立刻出发,匆匆吃了份盒饭后就又忙碌开来。还没等结束,她又接到电话,下午三阳广场要进行全员核酸检测,需要支援。和同事交接之后,刘红梅又匆匆赶往三阳广场,下午2点钟,她又一次穿着防护服坐在了咽拭子采集点上。
当晚6时左右,刘红梅突然感到胸闷、喘不上来气。“不能倒在采集点上,让老百姓不安。”她赶紧向身边的志愿者求救,找人来换班。消完毒摘下防护面罩的那一瞬间她已经站不住了,人一下倒了下去,喝了三瓶水才缓过来神。
按照原本的工作安排,刘红梅所在的防疫小组结束后还要赶往乔河村采集点继续采集工作,看着累倒的刘红梅,大家都劝她歇一歇。“歇了快一个小时了,我已经没事了。”刘红梅站起身,招呼大家前往乔河村检测点,扒了几口饭再次上阵。
乔河采集点有不少是外村赶来支援的医务人员,夜里十一点多采集基本结束,刘红梅和另外一位本村的医生决定,他俩留下来等待剩余零散人员前来检测,让其他人先回家。直到次日凌晨1点多,乔河村所有人员完成了核酸检测,刘红梅等人整理好消毒物品、采集用品,回到家中已是次日凌晨2点钟。
向“疫”而行,临危不乱勇担当
8月6日,丁沟镇麾南村一村民被确定为确诊病例密接人员,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麾南村全体工作人员作为次密接人员都将被集中隔离,该村疫情防控工作全面瘫痪。8月6日晚上,镇党委发出支援麾南村疫情防控工作的倡议书,8月7日上午在镇党委指挥下,镇人大代表、镇纪检书记于洋临危受命,组建了一支13个人的战“疫”突击队,于洋任队长。
8月7日,麾南村中心组调整为中风险地区。“疫情就是命令,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和疫情赛跑。”7日中午12时20分,于洋在麾南村临时指挥部向12名队员做部署。
墙上挂着两张图,一张是麾南16个组的地形分布图,一张是封闭区中心组54户的位置分布图。随着突击队工作不断推进,两张作战图越来越丰富。结合4个小分队收集的数据,于洋在图上不断增添上人数,标注好居家隔离的对象,封闭区内每户家庭人数、姓名、特殊生活需求等。在一名孤寡老人姓名下又着重划上标记,作为特殊关注对象。
在于洋的带领下,突击队围绕核酸检测、隔离管控、生活保障、政策解读等实际问题,推动麾南村防控措施快速果断落实, 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切实服务保障好隔离人员的生活。
隔离不离线,隔离宾馆里的“情报站”
“各位队长注意了,请马上电话联系你们组里面的联系人,抓紧时间摸排明天第三轮核酸采样的底数!”镇人大代表、麾南村党总支书记董琴,刚到集中隔离宾馆,还没来得及放下行李,就开始布置起了任务。
8月6日晚上8点,麾南村全体村组干部作为次密切接触者,接到集中隔离指令。在结束白天第二轮核酸采样善后工作后,董书记还没有离开村部。“把村组干部的通讯录打出来,之后来接管工作的同志用得到。”“重要资料放在电脑桌面上,他们来了一下就能找到。”“重点人员的名单,也准备好交接。”......做事雷厉风行,工作安排细致,一直是这位女书记的风格。
到了宾馆隔离区,董书记还是放不下工作。她把突击队队员拉进了隔离工作群。村里有的情况突击队员摸不清的,只要在群里问一声,被隔离的村组干部就会第一时间答复。她还要求每个被隔离村组干部指定一名在村联系人,有情况第一时间通过电话安排到位。“我们虽然被隔离了,但是我们的手机没有被隔离,我们还可以做一些辅助工作。”董书记在群里这样说。上报管控区人员信息、摸排核酸采样底数、联系通知各组联络人、协调矛盾、安抚管控区村民情绪....尽管是在宾馆隔离,董书记依然每天工作到半夜。在董书记的影响下,麾南村被隔离的其他村组干部,同样每天电话响个不停,他们所在的隔离酒店,仿佛就是后方保障的“情报站”。
疫情安全两不误,筑牢企业安全生产防线
镇人大代表高明是丁沟镇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疫情发生后,他被协调担任起了驻厂员。接到新的工作任务后,高明抓紧时间翻看相关材料,“首先要确保自己能够精确领会工作意图、职责,掌握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工作要点,才能更好服务企业。”第二天,高明就开始“走马上任”,逐一检查、指导分工的8家企业的疫情防控工作。他每天七点前赶到企业,厂里职工及外来人员测温、两码检查是否正常开展,工人是否佩戴口罩作业,车间、仓库、宿舍、食堂、卫生间、办公室、走廊等公共区域是否进行了消毒,防疫工作记录是否完善,这些高明每天都要检查一遍。个别企业对工人就餐管控不严,他立马找到企业负责人,指导工人佩戴口罩排队,分散就餐。作为驻厂员,他还负责为企业职工、企业车辆办理通行证,只要企业一个电话,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我们来,就是给你们提供好服务保障的。”除了做好疫情防控,他还结合自身工作,时刻提醒分工企业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做到防疫、安全生产两不误。
在防“疫”一线,还活跃着更多的人大代表。他们是村组干部,忙的时候常常吃住在村里,排查返乡人员、组织核酸检测采样、保障群众生活,即使疫情趋于好转,也毫不松懈坚持24小时卡口值班,每天忙得“连轴转”;他们是教师志愿者,变身“防疫宣传员”、“秩序维护员”、“核酸检测登记员”,积极投身抗疫工作;他们是企业家代表,给镇、村送来一箱箱医疗物资、一笔笔抗“疫”资金,只淡淡道一句“绵薄之力”;他们是被异地隔离的后方“战士”,克服孤独与焦虑,共同期盼阴霾消散时……各级人大代表们充分发挥着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优势,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工作,在防控“疫”线展现着人大代表的别样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