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城市新魂 做时代新人
——在政协扬州市七届四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5年1月8日)
谢正义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喜迎扬州建城2500周年的重要时刻,政协扬州市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我首先代表中共扬州市委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年前,在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我们响亮地提出2014年要“集中力量再干几件大事”。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盯“54321”目标任务,集中力量干大事,也干成了几件大事。围绕“再上几个大项目,进一步打牢扬州科学发展的根基”,一批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既有效稳定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又着力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去年全市人均gdp可望达到省均,gdp增幅、公共财政收入增幅和国税全口径收入增幅均位居全省前列。围绕“再修几条大通道,进一步拉开城市建设发展的大框架”,举全市之力推动连淮扬镇铁路扬州段率先开工建设,我们梦寐以求的高铁梦终于实现;瘦西湖隧道建成通车,文昌路西延、新万福路加快推进,“一核多组团”的现代化大扬州呼之欲出。围绕“再建几项大工程,进一步展现名城扬州新形象”,政府主导的30项重大城建工程全面启动实施,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牵头中国大运河申遗工作均已告捷,市第六次党代会确定的“三创一申”目标提前完成。围绕“再破解几个大难题,进一步完善现代城市治理体系”,跨江融合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推进,168项改革任务全部落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优化调整涉水管理职能等5项重点改革案例顺利实施。围绕“再办几件大实事,进一步提升服务对象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第13个民生“1号文件”确定的180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区域供水、“八老”改造、“不淹不涝”城市建设、市区三区社会保险和民政福利“同城同步同标”等一批重大民生实事基本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一起想、一起干、一起苦,锲而不舍、累积递进、久久为功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力量。一年来,市政协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聚焦聚力“三宜三业”城市建设,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为推动扬州跨江融合发展和名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中共扬州市委,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委员,同志们!
去年12月13日-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江苏工作明确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总要求和“五个迈上新台阶”的重点任务。12月22日-24日,省委召开十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的重大决策。刚刚召开的市委六届八次全会,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对深入推进跨江融合发展和名城建设、全面推动扬州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作出了系统的安排,并把今年确定为“产业项目升级年”、“生态文明建设突破年”、“城建项目决胜年”、“城市管理强化年”和“市民素质提升年”。现在,大政方针已定,行动路径已明,特别是一批既关乎扬州当下、更关乎城市未来的既定产业项目、城建工程正在加快推进。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行稳致远,咬定目标不放松,一一当当往前走。
各位委员,同志们!
2015年的扬州恰逢建城2500周年,这是城市的盛典,更是市民的节日。我们已经部署并正在次第开展一系列活动,欢欢喜喜庆城庆。回望扬州2500年,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的扬州人用自己的智慧、心血和汗水,谱写了气势磅礴、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创造了辉煌灿烂、令人骄傲的文明成果,也为扬州这座城市赢得了无数赞誉。站在2500周年城庆新的起点,面对世人期待、社会期盼,强化硬件打造、展示名城建设新形象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狠抓软件提升、展示扬州市民新风貌,让世人能够感悟得到驱动我们这座城市历史上生生不息、现如今生机勃勃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这就要求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俱进赋予现代理念和时代内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铸城市新魂、做时代新人。
要传承勤奋勤勉的城市精神,做务实踏实的扬州人。“传家无别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惟俭与勤”,个园里的这副对联生动诠释了扬州人勤劳务实的精神品格。“三把刀”本是最生活化的服务业,凭借扬州师傅的勤劳双手,将其做出了品牌、做成了文化、做向了世界;扬州“千年第一隧”瘦西湖隧道,有赖广大建设者的辛勤劳动,终于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建成通车。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天上掉不下来馅饼,“人勤才能地灵”。城市兴盛,市民才能富足;市民有为,城市才会有位。我们要通过开展“我为城市做什么、我为他人做什么、我为社会做什么”的全民大讨论,引导全市上下革除清谈品评之弊,摒弃安逸享乐之习,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劳动最有发言权的思想观念,踏踏实实,勤奋勤勉,不虚不空,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地去建设,一件实事一件实事地去兴办,一项改革一项改革地去突破,干一样、盯一样、成一样,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汇集起依靠勤劳双手创造幸福、依靠艰苦奋斗建设名城的强大正能量。
要传承开拓进取的城市精神,做创新创业的扬州人。没有先民在巍巍蜀冈上“举锸如云”的开创之举,就不会有运河的波通万里、扬州的富甲天下;没有扬州八怪的拒绝平庸、勇于创新,就难以开启康乾以来中国绘画的一代风气之先。革故鼎新、创新求变,勇于开拓、敢为人先,正是扬州鲜明的城市特质。我们要充分汲取前人的智慧和勇气,不等不靠、积极有为、大胆作为,勇于直面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浪潮,敢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试水”,善于推动产业发展向技术前沿、产业链高端攀升,着力营造崇尚创新、鼓励进取、敢闯敢试的良好风尚,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充分涌流,让敬业精业的精神在群众中深入人心。
要传承包容通融的城市精神,做开明开放的扬州人。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扬州城市的繁华史就是一部开放史。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唐代的扬州有一万多名外国商人自由出入、自主交易,清代的扬州更是跻身拥有50万居民的十大世界级大都会之列。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城市精神,成为扬州最为宝贵的城市基因。当前,连淮扬镇铁路已经开工建设,扬州正在加快融入当今主流交通方式的主干线,形成水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三大国家级交通干线的十字交汇点,成为承南启北、连接东西的枢纽城市。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把扬州放到世界同类型名城的坐标系中去定位,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学会用外国人能听懂的语言讲述扬州故事,用现代化的治理方式管理运营城市,用国际通行规则和标准为外来投资创业者、旅游旅行者提供服务,进一步提升经济国际化和城市国际化水平,让“宜居宜游宜创”的城市品牌得到越来越多中外来宾的认同和赞许。
要传承崇文尚德的城市精神,做文明文雅的扬州人。扬州是一座文教昌盛、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名传千古的“文章太守”到英才辈出的扬中院士,从“堂前无字画,不是旧人家”到“成才未可忘忧国,有福方能坐读书”,从尚儒好德的盐商大贾到谈诗教曲的寻常百姓,从新中国“双百人物”到新时期的“扬州好人”,无不体现出扬州这座城市尊崇文化、重视教育的优秀传统。我们要更加注重发挥文化潜移默化的引领力量,通过精心修复和更新“两古一湖”城市“母体”,打造蜀冈文化高地,建设一批扬州先贤文化主题广场,同时坚持落细落小落实,从有序行车、有序候车、有序停车做起,引导市民养成文明习惯;通过建设“书香扬州”,倡导全民阅读、终身阅读,让城市更加“文起来”;通过规划建设一批城市标准化体育休闲公园和乡镇多功能文体广场,让城市更加“动起来”;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城庆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让城市更加“乐起来”,让每个扬州人做人规规矩矩、做事实实在在,在家和和气气、待人客客气气,让文明文静文雅成为扬州人最鲜明的气质。
各位委员,同志们!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2015年必将是扬州城市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迫切需要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共识、提振精神、合力拼搏、贡献力量。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名城建设的重要力量。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加快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继续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希望大家积极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建言献策、协调关系、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为扬州改革发展出实招、谋良策,添助力、增合力,把全市上下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凝聚到办好2500周年城庆的各项工作任务上来,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为开创跨江融合发展和名城建设新局面、谱写好中国梦的扬州篇章而努力奋斗!
祝政协扬州市七届四次会议圆满成功!